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剑南文学

【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】北川:一方水土的自我表达

《剑南文学》双月刊2018年第2期

发布日期:2018-12-05 16:41 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阅读:

任继红/文

北川作为大禹故里和羌族聚居地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,但文学创作起步相对较晚,基础相对薄弱。自刘大军、母碧芳调离,相当长一段时间北川文学活动几乎停滞,只有郭志武等极少数作者坚持写作。到2000年以后,冯翔、祭鸿等开始发表小说,加上市作协与《剑南文学》的编辑老师多次到北川开创作辅导会,北川的文学爱好者才又提起笔,多次参加市上的培训会、改稿会等活动并不间断地有作品在外发表,北川文学创作逐渐复苏。

参与中国诗歌节诗歌朗诵

5·12地震后,冯翔去世引起社会震动,其作品也受到社会关注,长篇小说《策马羌寨》及文集《风居住的天堂》先后出版。2013年北川县作家协会成立以后,北川作者以《北川文艺》为平台,创作了大量生活气息浓厚、文风朴实、情感丰富的作品。北川文学队伍迅速扩大,县作协会员达六十多人,形成了一个人数稳定、有活力的创作群体。

县作协主席祭鸿作品讨论会

北川老作者以王培芳、刘川石、朱国华、付培珊、张明良等为代表,他们文学基础扎实,生活阅历丰富,熟悉本土文化,情感丰沛,写作勤奋。王培芳的散文文化底蕴厚重、情感内敛,新诗与旧体诗兼长。刘川石的散文诗注重意象空间拓展与理性思考,语言富有张力。实力作者以郭志武、祭鸿、马青虹、张成绪(成绪尔聃)等为代表,他们眼界开阔,文学素养高,探索精神强,文学观念更新快,不懈地寻找自我突破。祭鸿、马青虹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发表与获奖。郭志武的小说以本土人文为根基,着眼于本土小人物的生存与命运书写,具有浑厚的民族文化、乡土文化特色。祭鸿小说着眼于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与思考,表现形式多元化与个性化,充满对现实的悲悯情怀。马青虹的诗歌意象纷呈、文字极具锐度与个性,着力表现年轻一代内心与现实的冲突与自我蝶化。张成绪(成绪尔聃)以剧本见长,兼顾诗歌、小说,其羌族文化根基深厚并能很好地融于文学作品中。青年作者以余弦、李蒙、杨芳、周茗鸢等为代表,他们思路灵活,目光敏锐,想象丰富,接受新观念能力强,文字个性张扬。此外,还有李春、周永珩、王星屿、杨志宏、尚祥光、任朝富、董静、袁志芳、李强、王厚强、段秀敏等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作者,他们生活积淀丰厚,关注现实生活,文笔优美、情感浓厚、寄情于这方水土,写出了一大批真切动人的文学作品。

协会会员讨论文学创作

从某种程度上看,北川文学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创作土壤和创作氛围,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文学作品。但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,北川文学创作的基础还较差,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。从总体上看,北川散文创作基础相对较好,作品数量较多,但随意性、自发性强,缺少文学创作的计划、立题与构思,缺少深层次的发现与思考,缺少视角与情感独特性,文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不足。北川小说创作差异较大,一部分作者视野不够开阔、对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,观念约束大、表现形式单一,吸收与转换生活的能力不够。诗歌作者人数不少,但多为直抒胸意的作品,缺少意象空间延展与个性化表达。北川作者群体整体文学素养有待提高,应当通过增加阅读量、更新文学观念、增强与外界的交流来走出岛屿化状态,跟上当代文学发展的步伐。

邀请市作协创作辅导

北川具有大禹、羌族、自然生态等多重区域文化优势,我们相信,只要多扶持、多培养、多交流,北川的文学创作就会有长足进展。只要用心浇灌,这片土地上一定能生长出优秀的作家,能产出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。


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蜀ICP备12001441号-1
电话:0816-2291662